綜合治理堤壩白蟻技術的研究
發布時間:2017-04-05 查看:2173
白蟻分白蟻雖小,但其危害幾乎涉及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對房屋建筑、水庫堤壩、山林果園、通訊設備等的為害尤為嚴重. 實地調查結果表明,在我國眾多的白蟻種類中,危害堤壩的白蟻主要是黑翅土白蟻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囟土白蟻Odontotermes fontanellus Kemner、海南土白蟻Odontotermes hainanensis (Light)和黃翅大白蟻Macrotermes barneyi Light。這些白蟻之所以會危害堤壩,是因為它在堤壩內筑成巨大的蟻巢。蟻巢除直徑有時可達數米的主巢外,周圍還有幾十至上百個大小不等的菌圃。主巢與菌圃間通過縱橫交錯、粗細不等、底平上拱的蟻道相連,其中一些蟻道則穿透堤壩的內外坡。當汛期水位上漲時,水流便從堤壩臨水面進入蟻道,流經主巢和菌圃,再從背水面流出,形成一條貫穿堤壩的通道。當巢體較小時,由于蟻道較細,造成的損失主要是水庫蓄水減少。當巢體較大時,在滲水的作用下,蟻道壁逐漸被剝蝕,導致蟻道不斷擴大,最終造成管涌、跌窩、滑坡和壩體潰決。據報道,我國南方省區一半以上的堤壩工程存在白蟻危害,其中福建、江西、廣東、廣西、云南等省蟻害率高達90%以上,浙江、江蘇、安徽等的蟻害率也達到了40-90%。我國有大型水庫(億方以上)308座,中型水庫(千萬方以上)2333座,小型水庫(百萬方以上)84000座,山塘(百萬方以下)6310000座,共計近640萬座。另外,我國還有堤防20多萬千米。這些山塘水庫和江河堤圍大部分分布在我國南方白蟻活動頻繁和危害程度較大的地區。據有關方面統計,1949年后,我國水庫大壩潰決事故達2000多起,江河堤圍的潰決則不計其數。如1993年,僅廣東一省就潰決江河堤圍1000多處。八十年代我省寧波洞口廟水庫,九十年代中期湖州市區(現吳興區)妙西鄉銀坑塢山塘垮壩失事與白蟻危害有關;99年6月30日西險大塘德清余杭段、德清城西包圍有十幾處堤防出險情,經檢查也是白蟻危害所致。 為了控制堤壩白蟻的危害,我國許多白蟻防治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廣東省水利廳的白蟻防治專家利用滅蟻靈毒餌誘殺和在筑巢處灌泥漿等措施成功地控制了白蟻對土質堤壩的危害。廣東省茂名市水利水電局的白蟻防治專家,采用找分群孔挖巢、磷化鋁熏殺、農藥灌殺等措施,對400多宗水庫堤壩白蟻進行了控制。安徽省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的解光勝教授,利用滅蟻靈毒餌誘殺、挖巢和蟻巢位灌泥漿等方法對該省廣德縣的水庫堤壩白蟻進行了控制。浙江省諸暨市白蟻防治所的毛偉光高級工程師等人,采用找地表白蟻活動跡象、標白蟻巢位、用滅蟻靈毒餌誘殺、用泥漿灌巢、藥后經常檢查等措施對該市的許多堤壩進行了白蟻危害控制,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另外,陳樹盛為堤壩土棲白蟻提出了誘殺坑滅蟻、誘殺堆滅蟻、泥被泥線施藥、毒煙熏、灌漿、挖巢和滅蟻靈藥餌誘滅等綜合防治措施。所有這些工作,為我國堤壩白蟻危害的控制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此次研究在我國首次完整的提出堤壩白蟻IPM防治控制技術,并率先應用生物農藥作為輔助手段,對白蟻種群進行控制,這對減少環境污染,豐富我國控制堤壩白蟻的理論和方法,提高我國水利工程的安全度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